逋逃之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基础信息
拼音bū táo zhī sǒu
注音ㄅㄨ ㄊㄠˊ ㄓ ㄙㄡˇ
繁体逋逃之藪
感情逋逃之薮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避难所。
谜语避难所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草木知威(意思解释)
- 急中生智(意思解释)
- 长夜之饮(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高步通衢(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恩重如山(意思解释)
- 断子绝孙(意思解释)
- 丹书铁契(意思解释)
- 息迹静处(意思解释)
- 不栉进士(意思解释)
- 亡羊补牢(意思解释)
※ 逋逃之薮的意思解释、逋逃之薮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稳操胜券 |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
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
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报雠雪恨 |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