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躬自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例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9回:“段总理试抚躬自问,其胡为启南方之龌龊耶?”
基础信息
拼音fǔ gōng zì wèn
注音ㄈㄨˇ ㄍㄨㄥ ㄗˋ ㄨㄣˋ
繁体抚躳自問
感情抚躬自问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近义词反躬自问
英语examine oneself(search the heart)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急中生智(意思解释)
- 快马加鞭(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化鸱为凤(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一刹那(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无所畏惧(意思解释)
※ 抚躬自问的意思解释、抚躬自问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半途而废 |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
| 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 轮焉奂焉 |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 长夜之饮 | 指通宵宴饮。 |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