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的成语故事


婆婆妈妈

拼音pó pó mā mā

基本解释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婆婆妈妈的典故

秦钟上学给姐姐秦可卿惹事,害得她大病一场,王熙凤带贾宝玉等前去看望秦可卿。秦可卿说了一些悲观的话,宝玉在那里泪流满面,凤姐骂宝玉太婆婆妈妈了,这样会给病人带来不好的影响。贾蓉立即过来解围,并拉宝玉去会芳园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婆婆妈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着手回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酒能乱性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饱食暖衣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狭路相逢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三三两两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急功近利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