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

拼音āi bīng bì shèng
基本解释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暂未找到成语哀兵必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哀兵必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挺身而出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臭名远扬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 肝胆欲碎 | |
| 举贤任能 | 《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
| 喔咿儒睨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
| 亲上成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 雄心壮志 |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