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溯源的成语故事


反本溯源

拼音fǎn běn sù yuán

基本解释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暂未找到成语反本溯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反本溯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麻痹大意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贫贱不移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德容言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胸有成竹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一场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