峣峣易缺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o yáo yì quē
基本解释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暂未找到成语峣峣易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峣峣易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炒鱿鱼 | 张贤亮《出卖“荒凉”》:“绝对听从我指示,做不到这点,立即‘炒鱿鱼’!” |
人才济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有约在先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
用心良苦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秣马厉兵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苦口之药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大失所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路无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逆来顺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