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的成语故事

拼音gòng rèn bù huì
基本解释供认: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避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
出处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所犯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
暂未找到成语供认不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供认不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没颠没倒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
死要面子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信及豚鱼 |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顾后瞻前 |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
说一不二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直截了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当机立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肝胆欲碎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