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夺朱的成语故事


红紫夺朱

拼音hóng zǐ duó zhū

基本解释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暂未找到成语红紫夺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红紫夺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本正经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流离琐尾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眼空一世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亦复如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旧地重游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促膝谈心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罪上加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