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不孝的成语故事


忤逆不孝

拼音wǔ nì bù xiào

基本解释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

出处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暂未找到成语忤逆不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忤逆不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巧上加巧
作乱犯上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祸国误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吴下阿蒙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风急浪高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道山学海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平心而论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