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败不折的成语故事


百败不折

拼音bǎi bài bù zhé

基本解释折:屈服。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暂未找到成语百败不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败不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交浅言深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月明如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锲而不舍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小见大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