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二虎之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基本解释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出处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九牛二虎之力的典故
周朝时期,周宣王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请来询问他的勇力有多大,公仪伯回答能将蠢虫的腿折断,能抵挡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说自己能拖住九头牛的尾巴而不让其动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九牛二虎之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径情直遂 |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 章甫荐履 | 《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
| 举世混浊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
| 穷乡僻壤 |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
| 意气风发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 志在千里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 三长两短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