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集思广益

拼音jí sī guǎng yì

基本解释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集思广益的典故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作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集思广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焦头烂额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举重若轻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无法无天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视微知着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