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混浊的成语故事


举世混浊

拼音jǔ shì hún zhuó

基本解释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暂未找到成语举世混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举世混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干城之将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痛不欲生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有两下子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打肿脸充胖子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章:“打肿脸充胖子,你还知道羞耻不?”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屈指一算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