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


对症下药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基本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对症下药的典故

华陀(tu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jiǔ)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zhèng)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对症下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武不善作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衣锦褧衣 《诗 卫风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 郑风 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突飞猛进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结党营私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断断续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