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丰不杀的成语故事


不丰不杀

拼音bù fēng bù shā

基本解释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器》:“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


暂未找到成语不丰不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丰不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双凫一雁
日理万机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日日夜夜 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哀而不伤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杀鸡取卵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