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耳骇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例子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
基础信息
拼音jīng ěr hài mù
注音ㄐ一ㄥ ㄦˇ ㄏㄞˋ ㄇㄨˋ
繁体驚耳駭目
感情惊耳骇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惊见骇闻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挑三拣四(意思解释)
- 敬业乐群(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意思解释)
- 安安静静(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化鸱为凤(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头上末下(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始终一贯(意思解释)
- 强人所难(意思解释)
- 见所不见(意思解释)
- 拔毛连茹(意思解释)
※ 惊耳骇目的意思解释、惊耳骇目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错综变化 | 错综:交错综合。形容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
| 忧喜交集 | |
| 靡所底止 | 谓没有止境。 |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 角巾素服 | |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