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例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5回:“又安众民之心,倘河近成功,也除通国大患,真是一举两便。”
基础信息
拼音yī jǔ liǎng biàn
注音一 ㄐㄨˇ ㄌ一ㄤˇ ㄅ一ㄢˋ
繁体一舉兩便
感情一举两便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
近义词一举两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释)
- 价值连城(意思解释)
- 满腹经纶(意思解释)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蹑手蹑脚(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苦口之药(意思解释)
- 反老还童(意思解释)
- 吃不了兜着走(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水中捞月(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悬石程书(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释)
- 强人所难(意思解释)
- 比翼鸟(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一举两便的意思解释、一举两便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长嘘短气 | 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
着手回春 |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见危致命 | 见“见危授命”。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雷霆万钧 |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牛骥同槽 | 见“牛骥同皁”。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纷红骇绿 |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流风馀俗 | 遗留的风气、习俗。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