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例子鲁迅《伪自由书 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基础信息
拼音yǐ yí zhì yí
注音一ˇ 一ˊ ㄓˋ 一ˊ
正音“夷”,不能读作“yì”。
感情以夷制夷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褒义。
辨形“制”,不能写作“治”。
近义词以夷伐夷、以夷治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响答影随(意思解释)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抛砖引玉(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阿时趋俗(意思解释)
- 忠果正直(意思解释)
- 始终一贯(意思解释)
-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说来话长(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的意思解释、以夷制夷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 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 将功补过 |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
| 春风风人 |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 以身试法 |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 角巾素服 | |
| 结驷连骑 |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 袅袅婷婷 |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