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谠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谠:正直。出言忠诚,立论正直。
出处宋·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例子《元史·赵与票传》:“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票忠言谠论,无所顾惜。进直学士,特侍讲。”
基础信息
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注音ㄓㄨㄥ 一ㄢˊ ㄉㄤˇ ㄌㄨㄣˋ
繁体忠言讜論
感情忠言谠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早出晚归(意思解释)
- 不过尔尔(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鬼瞰其室(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下临无地(意思解释)
- 气象万千(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金蝉脱壳(意思解释)
- 古来今往(意思解释)
※ 忠言谠论的意思解释、忠言谠论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怪诞不经 |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沟满壕平 | 形容饱满。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满园春色 |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