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

素养


拼音sù yǎng
注音ㄙㄨˋ 一ㄤˇ

繁体素養
词性名词


素养

词语解释

素养[ sù yǎng ]

⒈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军事素养。

accomplishment;

⒉  平素的修养。

理论素养。

attainment;

引证解释

⒈  修习涵养。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士气不可不素养。如 明昌、泰和 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説敢为相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虽然是一位经济学专家,而对于国学却有深湛的素养。”

⒉  平素所供养。

《后汉书·刘表传》:“越 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

国语辞典

素养[ sù yǎng ]

⒈  平日的修养。

《后汉书·卷七四下·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

修养

分字解释


※ "素养"的意思解释、素养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绿色家园倡低碳,爱惜公物美德扬,遵纪守法讲素养,助人为乐万家欢,书中自有品与行,诚实守信积功德,关怀问候温馨言,弘扬正气铸辉煌。

2.美,是有系统的,慎重谨敬的、有脉络有缘故的,丑却草率邋遢,自暴自弃。虽然有时美伪装得像后者,但其实不然,美的大自在来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素养,而非邋遢。

3.而今,类似的自动对号入座者也不乏其人,更不用说文学素养不高的职高学生,他们常会对教材中的反面人物不知所措,这种态度会妨碍自己品赏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美。

4.有信仰,不攀比,要知足,不焦虑,有主见,不盲目,少暗算,多坦诚。被人误解时能微微一笑,这是素养;受委屈时能坦然一笑,这是大度;被轻蔑时能平静一笑,这是自信;失恋时能轻轻一笑,这是洒脱。今天的你,笑了么?

5.,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6.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7.壮烈战死;子贡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谋略家、军事外交家;樊迟、有若、公良孺等也有很深的军事素养,故有“孔门出将才”之说。

8.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9.财政干部要树立“长、宽、高”的立体形象,要树得住、立得稳、站得直。所谓长,就是要有专长、特长;所谓宽,就是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宽大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所谓高,就是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很高的理论素养、很高的工作标准、很高的思想境界。

10.我们的社会骨子里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失衡的。与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还不如首先提高目前中国学生并不乐观的语文素养。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