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


拼音jì yú
注音ㄐ一ˋ ㄩˊ

繁体覬覦
词性动词

觊觎

词语解释

觊觎[ jì yú ]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covet; cast greedy eyes on; 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 long for; pretend to;

引证解释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国语辞典

觊觎[ jì yú ]

⒈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分字解释


※ "觊觎"的意思解释、觊觎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对朱亮说他家有一大堆金针,那是怕朱亮有觊觎之心,故意调侃。

2.不过这都属于小市民的心态和智慧,真正财大气粗的土豪大多不拘小节,疏于防备,反而更容易成为小偷觊觎的目标。

3.人家越是觊觎的东西,你越要紧紧地全部抓在手里。顾漫

4.两个事情之后,司马就知道,虽然他在五塘乡威望一时无两,可暗中觊觎着自己的人,从来都不在少数。

5.既然我儿既是天神下凡,便是天降麟儿,还望大家代为遮瞒,免得传扬出去,引来其他部族或是妖族觊觎!

6.丰王珙因缘厄运,窃有觊觎,不慎枢机,自贻伊咎,悲矣!赞曰:《螽斯》之咏,乐有子孙。

7.竭力使其繁荣昌盛,爱臣民并为臣民所爱,和他们一同生活,政事宽而不严,不觊觎别的王国,因为他所统辖的土地对他已经绰有余裕了.

8.两座巴比伦空中火力平台上的攻击手等着这些湛蓝海龙上钩,简直如大旱望云霓,色狼觊觎美少妇,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盼去把脖子都盼长了半尺。

9.这二房传到少爷这,就只有您这么根独苗,又没有外家凭恃,族产的红利外加上二房的庄田房产等等,所以族里觊觎的人多了。

10.他对于这纸婚约本来就看的很轻,对于苏家天女也没有任何的觊觎之心,因为不是心中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