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

理问


拼音lǐ wèn
注音ㄌ一ˇ ㄨㄣˋ

繁体理問

理问

词语解释

理问[ lǐ wèn ]

⒈  审理,讯问。

⒉  官名。元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明清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

引证解释

⒈  审理,讯问。

《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
《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⒉  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

《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
《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
《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所理问,从六品。”
《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

国语辞典

理问[ lǐ wèn ]

⒈  审理、讯问。

《元史·卷一〇二·刑法志一》:「其斗讼、婚田、良贱、钱债、财产、宗从继绝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
《水浒传·第二六回》:「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⒉  职官名。元代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等官,负责检查核验法律实施情况,明朝以后则属布政司直属官员。

分字解释


※ "理问"的意思解释、理问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只有当cD项表面相似性所暗示的关系与源问题关系一致时,它才能促进儿童类比推理问题的解决。

2.要精致不要粗糙,做事尽善尽美,考虑问题复杂化,处理问题简单化。

3.幸灾乐祸!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最基本的心理问题,只有弱者才会去幸灾乐祸。

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理问题直接作用并影响人的思想。

5.有一次,班上一名不守纪律的同学乱唱歌,结果班干部批评了他,把他惹哭了。事后老师让大家讨论班干部应该怎么处理问题比较好,陈笑同学语重心长地说:“唱歌应该注意场合,……”大家都认为陈笑的方法好,结果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6.要精致不要粗糙,做事尽善尽美,考虑问题复杂化,处理问题简单化。

7.当我还是个不谙世事、学习成绩相当糟糕的孩子时,父亲给我的爱和鼓励;当我成了一名推销员时,他给我以不遗余力的帮助;但是当我行将执掌拥有成千上万职工的企业大权时,他却迫使我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和他争论,使我了解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小托马斯·沃森

8.个性压抑是导致大学生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互联网又往往容易成为宣泄被压抑情绪的工具。

9.视觉表象中的空间表象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解决,而客体表象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10.十一、小兵处理问题既细致又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