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地制


拼音dì zhì
注音ㄉ一ˋ ㄓˋ

地制

词语解释

地制[ dì zhì ]

⒈  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⒉  土地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汉书·贾谊传》:“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⒉  土地制度。 《魏书·崔孝芬传》:“府主 任成王 澄 雅重之。

熙平 中, 澄 奏地制八条, 孝芬 所参定也。”

分字解释


※ "地制"的意思解释、地制是什么意思由飘渺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其后不久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农地制度却殊途同归,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改革。

2.农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

3.所以,处置方法也是因地制宜的。

4.要走“大农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5.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6.农民常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

7.发展养殖业就好比种庄稼一样,必须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我们还必须要尊重主人的意愿。

8.虽然政府方面一直未对大坝和水库的问题公开表态,却已悄悄地制定了一套塌方事故早期预警机制,并支持对划定高危地区的研究。

9.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改革始终是重中之重,而土地制度又是农村改革的核心。

10.二是明确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