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
词语解释
太息[ tài xī ]
⒈ 即“叹气”。
英have a deep sign;
⒉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
⒊ 表示某种感情。
例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
感动太息。——清·张廷玉《明史》
引证解释
⒈ 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引《庄子·秋水》:“公子牟 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史记·苏秦列传》:“於是 韩王 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司马贞 索隐:“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天子为之忧愧太息,引咎镇抚,然后少安。”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坚美。”
⒉ 长呼吸。
引《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张介宾 注:“闰,餘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
国语辞典
太息[ tài xí ]
⒈ 大声叹气。
引《楚辞·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临出门时,安绍山还把手一拱,说道:『前途努力,为国自爱!』说完这句句,掩面而入。劳航芥又不胜太息。」
近叹气 叹息 嗟叹 咨嗟
德语Seufzer (S)
最近近义词查询:
命令的近义词(mìng lìng)
兴修的近义词(xīng xiū)
落网的近义词(luò wǎng)
和平的近义词(hé píng)
彼此的近义词(bǐ cǐ)
血色的近义词(xuè sè)
配偶的近义词(pèi ǒu)
形容的近义词(xíng róng)
奇怪的近义词(qí guài)
暗笑的近义词(àn xiào)
道士的近义词(dào shì)
聊天的近义词(liáo tiān)
提纲的近义词(tí gāng)
遗书的近义词(yí shū)
评论的近义词(píng lùn)
认为的近义词(rèn wéi)
学问的近义词(xué wèn)
一视同仁的近义词(yī shì tóng rén)
店东的近义词(diàn dōng)
老虎的近义词(lǎo hǔ)
草稿的近义词(cǎo gǎo)
实际的近义词(shí jì)
算无遗策的近义词(suàn wú yí cè)
充斥的近义词(chōng chì)
灵魂的近义词(líng hú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