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宋代]:晁补之
归去来兮,吾无以归奚以归。
既身不足以任责,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经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辞位而灌园,岂吾今之独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厕褰衣。
我行野而视天,觉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驱息奔。
背隍筑室,面坂植门。
三绶从褫,图书尚存。
忘瓠落之可忧,比浮海之为樽。
跞太初而游意,弊无极而雕颜。
反国蜗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辔之沃濡兮,脱予牵之间关。
识鸟鸣而物华,陶阳气以流观。
悟息渊而消枝,亦墐户而俱环。
惟文字之幼工,则虽老而桓桓。
归去来兮,彼河滨之善游。
或往学而丧生,复里粮其安求。
善陶生之逹情,不与世兮同忧。
实迷途其已远,惧斯人之莫畴。
或待兔守株,或遗剑刻舟。
虽成事之不说,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闻而逆流。
守一静而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书一夜成四时。
子之叹川逝不留,颓光不可使东之。
韩终王子乔,汗漫难与期。
俯寸田之荆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惭不乐于唐诗。
悟死生之如梦,亘今古而无疑。
歸去來兮,吾無以歸奚以歸。
既身不足以任責,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經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辭位而灌園,豈吾今之獨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廁褰衣。
我行野而視天,覺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驅息奔。
背隍築室,面坂植門。
三绶從褫,圖書尚存。
忘瓠落之可憂,比浮海之為樽。
跞太初而遊意,弊無極而雕顔。
反國蝸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辔之沃濡兮,脫予牽之間關。
識鳥鳴而物華,陶陽氣以流觀。
悟息淵而消枝,亦墐戶而俱環。
惟文字之幼工,則雖老而桓桓。
歸去來兮,彼河濱之善遊。
或往學而喪生,複裡糧其安求。
善陶生之逹情,不與世兮同憂。
實迷途其已遠,懼斯人之莫疇。
或待兔守株,或遺劍刻舟。
雖成事之不說,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聞而逆流。
守一靜而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書一夜成四時。
子之歎川逝不留,頹光不可使東之。
韓終王子喬,汗漫難與期。
俯寸田之荊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慚不樂于唐詩。
悟死生之如夢,亘今古而無疑。
唐代·晁补之的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 晁补之的诗(759篇) 〕
:
弘历
高标迥出重霄秀,本色常留四季青。为重坚贞栽砌畔,绿阴如滴满轩庭。
高标迥出重霄秀,本色常留四季青。為重堅貞栽砌畔,綠陰如滴滿軒庭。
元代:
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楚楚东家女,盈盈楼上居。
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浊水珠。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宋代:
程颢
晓日都门飐旆旌,晚风铙吹入三城。知公再为苍生起,不是寻常刺史行。
曉日都門飐旆旌,晚風铙吹入三城。知公再為蒼生起,不是尋常刺史行。
清代:
顾信芳
雨过晴窗,参差花影和帘捲。袖罗寒浅。独立闲庭晚。
新雁横空,天写秋云怨。斜阳岸。乱愁千点。落叶西风满。
雨過晴窗,參差花影和簾捲。袖羅寒淺。獨立閑庭晚。
新雁橫空,天寫秋雲怨。斜陽岸。亂愁千點。落葉西風滿。